睡前笔记 588期
主要话题
最近,柳州在金融市场中的名声不太好,和兰州、潍坊、昆明一起并列地方债“四大网红”,有成为地方债问题爆炸的导火索。最直接的证据是,柳州城投企业欠钱,被全国行业协会公开警告了——3月21日, 柳州东投发布公告,承认中国银行间交易商协会对其发出严重警告处分,职责其募集资金被私自改变用途等违规行为,责令业务自律,并且罕见地要求它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信息披露平台公开致歉。另一家公司柳州轨交同样受到了相同的处分,其负责的柳州轻轨现在完全处于烂尾状态。
今年全年,柳州各城投平台累计有523亿债券面临到期回售,而柳州市的债务存量估算已经有3000亿了,各平台又被金融协会发出警告,后续的融资成本恐怕只会更高。现在他们恐怕只有两种选择,要不直接像遵义那样躺平赖账,要不用高几倍的利息借新还旧,而无论哪种选择,对全国其他地方债问题严重的城市都会起到示范作用。
一句话总结就是,柳州借了很多钱搞基建和房地产,但是现在完全还不上了。然而,柳州曾经是落后地区工业城市的典范,其传统汽车产业曾十分发达,如曾经的神车”五菱宏光“就产自柳州。督公在这期主要介绍了柳州的经济发展历程,以及这几年由于产业升级遇到瓶颈,于是借贷搞房地产基建的现状,最后点到为止地作出批判。
柳州经济发展史
建国初期
从其近现代发展史看,柳州对于实体经济的发展一直是有很强主观能动性的。
建国初期,柳州市就已经通铁路了,而且处于干线交汇点,在之后几十年间,其所处的黔桂铁路都是贵州省与云南部分地区与东部发达地区交通的最便捷通道。柳州依托着自己更靠近西南市场,又受到东部当时发达工业的辐射,在运输成本较高的年代,发展出了有相对优势的轻工业。其生产的冰箱,洗衣机等家电在西南省份十分畅销,而一些体积更小的产品,如两面针牙膏、金嗓子喉片,甚至具有全国竞争力。
90年代到2017年
90年代后,西南地区的铁道状况开始改善,柳州的铁路枢纽地位开始被削弱。与其同时,全国的铁路公路都在改善,柳州的轻工业需要和全国,特别是东部沿海的发达工业竞争。于是柳州的传统消费品工开始衰落,给柳州造成了暂时的经济低谷。
此时,柳州依托着已有的工业体系,针对农村乡镇新兴的汽车需求,投入大量资源和人力发展微型车产业,又想方设法通过合资引入国外成熟技术,最后在21世纪的前十年,成功地进行了一波产业升级,从依托铁路的轻工业中心,转型为汽车工业中心。
到2010年,柳州五菱和上海交大合作,大幅提高车身制造精度, 推出极受欢迎的神车“五菱宏光”。在2011年,其国内单月销量就突破8万台,后面更一度冲击世界汽车销售榜。
在2017年,上汽通用五菱全年销量达到了215万辆,柳州的汽车工业可谓兴兴向荣。
2018年后
然而到了2018年,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又给柳州汽车产业带来新的挑战。国外有特朗普发动贸易战,推高汽车零件成本,又有欧盟对汽车排放提出更严格的环保标准。而在国内,随着城市进一步扩张,柳州主打的乡镇市场开始萎缩,需求迅速下降,比如说五菱宏光的月销量就从8万台一直跌倒1.7万台。
与此同时国内又开始迈入电动车时代,大车企和发达城市产业优势愈发明显,五菱也有电动车,但高端打不过比亚迪和特斯拉,低端又无法跟各地政策保护的“老头乐”竞争,于是汽车销量开始迅速下滑,无法撑起柳州的经济了,柳州又像90年代一样遇到了产业升级的急切需求。
学习了错误榜样
2018年,柳州的干部像过往一样研究国内市场,寻找产业升级的学习榜样。环顾四周,发现借债搞房地产也能发展得风生水起,于是在地方债和房地产的下半程入场,一狠心借了几千亿,等到4、5年后的今天,第一批债务到期,赶上全国房地产退潮,实体产业也没有得到发展,柳州荣幸成为地方债“四大网红”之一。
那么这几千亿的债务都花在哪些地方呢?据公开的信息,柳州一共有10个融资平台,这些钱便分散在它们之间。
具体来说:
- 三分之一的钱被柳州投资以及其下的柳州建投和柳州东通用来搞土地开发,也就是房地产。
- 2017年柳州土地财政依赖度是70%,2021年是142%
- 然后是柳州轨道交通集团及子公司柳州龙建,借债搞了两条烂尾轻轨,而柳州当前轻轨的必要性在合理到不合理之间,现在提前基建本质上也是房地产开发,目的在于带动周边土地升值。
- 另一家规模较大的平台是柳州东城集团,负债800多亿,债务余额160亿。他投资了大量产业升级相关的新项目,如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然而3000多亿的债务只有三四成用来搞新产业,督公评价几百亿的小投资根本不够升级原有的汽车产业链,宁德时代一家企业去年的研发费用就有150亿。
假如这笔钱是2013年借的,柳州完全有可能借着当时房地产浪潮高峰,回收一波资金,甚至从其他地区吸纳一点,债务压力不会这么大。可惜它是搞实体经济受挫才开始借的,遇到当下房地产退潮,国务院叫停借债交建,导致现在债务压力比原本只搞房地产的城市还要大。
至于督公批评的部分就不细说了,总的来说就是他呼吁上级的转移支付要拿来奖励努力搞产业升级的地区,而不能用来给借债躺平的地区托底,柳州比那些原本就打算躺平的地方更值得救一下,否则最坏的情况便是上世纪90年代的情况:地方领导强行命令银行给低效率国企贷款,坏账率极高,差点拖垮整个国家的经济。
接下来就是我认为本期荣幸获得官方认证的原因了:
“现在既然柳州市也被拖下水了,我以90年代的经验估算,可能几个月内就会有某个城市的债务全面违约,然后其他城市抱着法不责众的心态全面跟进,迫使整个国家搞大通胀或者大下岗,这对于今年马上就要毕业的大学生,对于刚刚考进体制的基层职员来说,秋天可能就要感受一点时代震撼”
结合《置身事内》一书
这一期对当前国内经济问题的讨论,正好可以和我去年读的一本书联系上,也就是兰小欣教授写的《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在微信读书上就有,感兴趣的可以去读一下。
借着这一期城投债的问题,在这里复习一下书中地方政府如何使用土地金融发展地方经济。
概括地讲,地方政府使用这么一个循环来拉动地方经济的极快速发展:
- 政府成立国有的城投公司,批给他们大量土地使用权
- 城投公司利用土地后续的收入做抵押,在银行间发行城投债,这也是为什么城投公司也叫做政府融资平台
- 城投公司利用融资对土地进行熟地开发,然后通过挂拍卖转让给地方企业,赚取土地出让金
- 地方企业在开发好的熟地上进行经济活动,繁荣的经济让土地进一步升级,进一步推高后续的土地出让金
- 政府用土地出让金偿还之前发行的债务
- 然后再对下一块生地进行融资,开发,拍卖,回收资金和偿还债务
可以明显看到,这种运作模式的核心在于土地价格,只要土地价格能一直维持,出让金就能偿还融资债务,而在一轮轮的开发循环下,地方政府利用土地金融实现了资源在时间维度上的调配,让地方经济可以先发展,后支付成本。
Thoughts
- 这期其实批判的部分已经相对温和隐晦了,奈何督工还是被迫放暑假,不知道啥时候能回来,只能说触碰到的问题真的很严重了🙈
- 上面提到了,土地金融的核心是土地价格,而土地升值的原因不外乎上面进行的经济活动升值了,否则开发商也不会竞价购买土地使用权,所以归根到底,地方经济的财富源泉还是在于土地上面进行的经济活动,只有经济活动繁荣了,这套模式才玩的转。
- 然而现在经济是真的不行了,上个月在每周工作1小时就不算失业的标准下,官方公布青年失业率还是超20%,秋天还有1000万毕业生需要就业,形势十分不妙,一个身边的例子是:我四伯给政府外包公司当公园保安,而他已经半年没工资了,政府没钱给公司。
- 这几十年中国的经济一直是外需推动的,我们通过深度参与工业全球化来发展经济,通过土地金融来进行基建,然后在开发好的土地上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外输出成品并赚取外汇,最后逐步实现产业升级。
- 然而外需现在萎靡,将来也不会好转到哪去了,世界各国都开始实行产业“去风险化”,将工厂和投资分散到东南亚各国,中国现在产业升级受欧美制裁打压,低端制造业又被越南、印度追赶,可谓是腹背受敌。
- 而对于内需,市民消费一直是不足的——恐怖的房价抹杀了一切消费欲望。当然我们不能一切怪房价(虽然30年劳动换70年产权好像真得不太合理),从上面土地金融的经济发展模式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超速的经济发展本来就是通过现在的土地价格来支付成本的,也就是说,我们是在为过去的经济发展埋单,在这种模式下,地方政府实际上通过高房价来强迫全民深度参与经济发展:我们支付的房租、首付和贷款,变成开发商的利润,开发商用利润支付下一笔土地转让金,而政府用这笔转让金支付以前的城投债。
- 于个人而言,我倒觉得不能全面否定这种模式,毕竟这几十年工业化现代化的速度确实是全世界都前所未有的,假如不是这种提前透支的玩法,我们可能永远也赶不上发达国家了。
- 昨天是夏至了,不知接下来是否又会见证什么历史,我们拭目以待吧。